新闻动态
科技动态当前所在页面:首页>新闻动态>科技动态
研究院(研发中心)东帝汶TIBAR湾港项目顺利完成
时间:2022-09-02来源:结构所作者:王琼与、胡兴昊

近日,由研究院承接的东帝汶TIBAR湾港项目钢管桩高应变检测、静载试验检测以及钢轨焊缝超声波无损检测顺利完成。

该项目位于于东帝汶首都帝力(Dili)以西10公里。项目主码头包括602根钢管桩,其中桩径1.8m钢管桩172根,桩径1.5m钢管桩430根;拖轮码头包括28根桩径为1m的钢管桩。本项目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岩面线整体呈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东、西两侧岩面变化剧烈且6-2中风化岩层出露较浅,中部区域以深厚珊瑚礁砂为主,岩层标高平均分布在-60m以下,东西两侧区域对桩锤设备的施工能力提出考验,中部区域对钢管桩承载力验收和收锤标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项目开展前期,研究院(研发中心)通过桩可打性分析技术,对施工设备参数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试桩阶段,研究院(研发中心)通过静载试验及高应变试验,对整个项目的停锤标准和施工桩长确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工程桩阶段的沉桩施工控制参数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工程桩阶段,在主码头完成了155根钢管桩高应变测试,在拖轮泊位完成了4根高应变测试,两项测试为整个实施过程中停锤标准不断优化、浅岩面区域桩入土深度变更(减少)、深岩面区域桩入土深度变更(增加)、桩端形式优化等助力颇多;同时还开展了承载力时间效应研究,克服了珊瑚礁下卧软弱基岩层需要大面积验收承载力的难题和沉桩施工控制技术难题,为整个项目的桩基施工优化提供有力保障。在码头临近移交时,研究院(研发中心)共为项目完成码头面轨道梁焊缝探伤检测110道,切实为结构焊缝质量把关。

自项目开展以来,研究院(研发中心)先后通过可打性分析、高应变法全程动测、现场原位测试等技术手段,为东帝汶TIBAR湾港项目的桩锤选择、沉桩施工技术参数优化、桩设计优化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理论支撑,相关工作取得了业主和咨工的一致信任和好评,为码头按时移交业主起到了积极作用,充分体现出了研究院(研发中心)对局主业的技术支持实力与作用。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