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按照交通运输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推进方案水运共同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广东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研究院受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委托组织省厅、技术支撑单位、依托试点工程项目等单位组成调研组赴重庆港忠县港区新生作业区一期工程进行调研,研究院副总经理胡利文和技术骨干参与本次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的新生作业区一期工程是内河大型全直桩框架结构码头工程,项目受三峡库区水位的影响,年水位差达30多米。针对码头规划、设计、建设、运管的技术难点及影响内河码头结构耐久性的关键问题,调研组与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开展了充分沟通和交流。该项目在规划阶段充分体现了水路运输、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港口枢纽功能;设计阶段在借鉴类似码头结构耐久性破坏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内河大水位差直立式码头开展桩基和上部结构受力研究,确保工程结构耐久;施工阶段开展了大水位差码头筑港技术攻关,该项目运用环保新技术打造绿色生态港口。该项目对即将大规模开展的内河码头工程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管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
本次调研工作得到了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另:广东省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以建设质量耐久,安全可靠,经济环保,传承百年的高品质交通基础设施为目标,以材料、设计、工艺工法、装备、监测、养管以及信息技术为研究方向,通过问题会商、经验分享、研讨验证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开展技术交流、研讨和论证,引导全行业共同关注和解决工程耐久性的突出问题。为统筹推进广东省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工作,2019年初,研究院作为广东省主要技术支撑单位牵头设立了广东省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工作办公室。这既是行业对研究院近几十年来在水工构造物耐久性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的充分肯定,也是研究院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号召,整合全行业的技术力量推动码头结构高质量建设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充分彰显了研究院作为国企的担当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