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当前所在页面:首页>党群文化>员工风采
我与《华南港工报》的十年之约
时间:2017-01-03来源:作者:

来源:办公室  作者:乔婷婷


    几个月前便看到《华南港工报》建刊30周年的征文,数次提笔想一诉衷肠,却每每踌躇不定,就如近乡情怯,无数的情绪涌上心头,反而不知从何说起。思虑再三,终于提笔将我与《华南港工报》的十年之约细细回忆,记录起这段共同奋斗、共同见证的岁月。

 

十年前,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我,进入研究院办公室工作,要完成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发报纸。抱着一摞沉甸甸的报纸,我对一个企业竟然拥有一份自己的纸媒充满了好奇。打开报纸,企业的各类信息扑面而来,经营消息、生产动态、工地故事、项目纪实、科研攻关、散文诗歌……

一份报纸好像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企业发展动态的窗户,虽然身处不同岗位、不同的公司,四航局正在发生的每一件大事我却了然于胸;虽然与很多人素未谋面,但是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我也耳熟能详。一份报纸也让我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史,曾被“一分钱惊动中南海”的壮举而感动,曾为“建设蛇口”的开拓精神而振奋,更曾为四航人深耕拉非美的勇敢而自豪。一份报纸,时时刻刻牵动着读者的心,一份报纸承载了多少四航人开疆拓土、披荆斩棘、勇攀高峰的故事。一份报纸像一艘小船,载着我们沿着四航足迹一路向前。

因为工作岗位的原因,我接触最多的是这份报纸背后的一群人。曾经的主编何万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话语不多,却温和、敦厚。刚开始写宣传稿件的时候,我的思维和文风还比较稚嫩,写出来的文章像学生作文。何主编却不厌其烦的多次进行指导,他总是先帮我提炼一个提纲,确定一个题目,在动笔之前他说:“眼光可以放到高一些,站在四航局的高度,思考一下这个技术对我们的作用。”在他的启发下,我的思维慢慢在转变,写出来的文章也逐渐符合企业的风格。有时候,收到我的投稿后,他会很快打来电话:“你的文章我收到了,这次写的不错,有进步。我建议题目改成这样……”我的心里顿时感到了温暖和踏实。

每当我写的肠思枯竭、要揪光头发时,总是喜欢找那些编辑和记者聊一聊,在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下,不仅思路开阔了,也找到了新的切入点。随着认识加深,我们的话题也从写作、工作聊到了生活、爱好,做了母亲后,话题更是扩展到育儿、教育。

在日渐增多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也有文思枯竭、熬夜写稿的经历,他们因为出版时间临近而组稿困难也会焦虑烦躁,他们也在寻找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点。在这一刻,我似乎更能理解他们,也似乎有了一种并肩作战的感觉。一份报纸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字斟句酌的推敲、反复的校对、多次的修改,一篇篇文章、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如涓涓细流从笔尖流淌,变成了印在白纸上的黑色墨迹,散发着阵阵墨香。

作为工程企业中的一名基层宣传人员,我深知每个工程的背后都有着一群可爱的人、一串串感人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我来到刚刚通车的贵广铁路北江特大桥项目,走过一地鞭炮碎屑桥面,仿佛看到了通车仪式的热闹,在人们欢呼庆祝的背后,站着一群默默付出的四航人。他们有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现场工人,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才有了这座钢结构大桥的拔地而起,才有了今天交通的便利。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汗水,他们的精神,应该有人去书写、去讴歌。这一次,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在电子传媒快速发展的当下,纸媒像是一个大家闺秀,藏在每个人记忆深处,朴实的记录着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请放下手机,抬起头,泡一杯香茗,打开报纸,看铅块文字轻轻的讲述。

《华南港工报》30岁生日快乐!